各班级、团支部:
各二级学院、有关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创工作部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国情社情了解,激发创新精神,培育创业意识,提升社会化能力,同时选拔一批优秀作品参加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现将校内选拔赛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组织 学校成立“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领导小组,负责大赛的组织、协调和服务等工作。成员如下:组 长:郑朝贵 副组长:吴开华、李庆宏 成 员:蔡华、诸立新、郝德新、庚丽娜、张丽惠,各二级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 — 2 —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校团委,胡娜任办公室主任,各学院团委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负责竞赛的组织、宣传、活动安排和会务等工作。 学校成立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张丽惠兼任评委会主任,在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负责校级比赛的项目评审和遴选参加省级比赛项目的培训、指导工作。二、参赛对象及时间 参赛对象:2022 年 6 月 1 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 竞赛时间: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5 月三、项目类别 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设置五个组别。 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 —3—察设计项目。 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享、共融,紧紧围绕“一带一路”“长三角”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四、赛程安排 (一)院级初赛(即日起至2021 年12 月)按照学校文件要求和部署,各学院结合实际制订赛事组织动员和实施方案,举办院级初赛,遴选优秀作品。各学院需于12月31 日前将推荐校赛参赛团队的项目计划书(商业计划书)、项目申报表(附件 1)以及学院作品汇总表(附件2)电子档(每个项目一个文件夹,整个学院一个压缩包)发送至校团委邮箱tuanwei191954@126.com,纸质一式四份(盖章,装订成册)报送至校团委办公室。每院推荐作品5~15 件,汇总表中按推荐顺序排序,推荐时请兼顾作品组别覆盖面。(三)校级决赛(2022 年 3 月至4 月)决赛团队提交修改完善后的作品申报材料和电子演示文档(PPT 格式)后,学校采取书面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终评。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四)省赛作品推荐(2022 年5 月)(二)校级复赛(2022年 1 月)大赛办公室对申报作品及其作者进行资格和形式审查;评委会组织专家对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判,确定晋级校级决赛作品。 — 4 — 评委会组织专家对拟推荐参加省级竞赛项目进行指导,完善省赛项目的方案与材料,并按照省级竞赛相关要求,完成参赛作品报送工作。 五、参赛说明 (一)参赛形式 以创业团队形式参赛,参赛者需自行组成学科优势互补、专业配备科学、人员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参赛团队的主要成员一般不超过 10 人,指导老师不超过3 人。可以跨学院、跨校组队参赛,各成员须事先协商明确唯一的项目申报单位。在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金奖、银奖的项目,不可重复报名。(二)参赛要求 1.参赛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在报名时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项目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 2.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人代表。3.参赛项目可提供项目实践成效、预期成效等其他相关材料(包括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带动就业情况等)。(三)奖项设置 校赛根据参赛项目数量和比例设金、银、铜奖若干;并按金奖 100 分/件、银奖 70 分/件、铜奖30 分/件、入围决赛但未 —5—获奖的参赛作品 10 分/件,计算团体总分,评选优秀组织奖。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和相关部门要将举办“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作为促进青年学生创业实践的有力举措,切实增强工作实效,结合自身实际,抓好校赛的报名组织工作。 (二)精心组织,全力保障。各学院参照赛事规则,结合大赛的新改革、新要求,积极整合院内资源,优化参赛团队组合,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和项目指导,切实提高参赛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努力推动参赛项目的成果转化。要帮助大学生做好创业计划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为顺利实现就业创业提供服务。(三)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有关部门要借助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挑战杯”品牌,组织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在学生中营造浓厚氛围、扩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