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历程
大红鹰dhy2288金融工程专业,源于2011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下设的金融工程方向,2014年金融工程专业正式获教育部批准并获准招生。本专业先后入选省“振兴计划”综合改革专业、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专业、应用经济学立项校级重点学科、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建设点,2019年专业建设成果“深转型、强实践、重创新—地方应用型高校金融统计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22年校友会中国大学一流专业排名(应用型)“金融工程”专业排名第三,专业档次为A+,2023年获批省内一本招生。本专业已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
二、师资队伍
金融工程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教师(含在读)13人,“双能型”教师13人。专任教师中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教坛新秀1人。师资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合理。
三、教学设施
学院拥有约650 m2实验场地,建有金融工程综合实训中心、金融数据分析、创客实验室等,已建有金融工程数据终端、金融与统计建模、量化投资、金融仿真虚拟交易、大数据分析等实训软件平台,可同时容纳300余人开展实验、实践教学和实训;实践教学条件能充分满足应用型信息化人才培养需要。实验室设施完善。
与中国人民银行滁州中心支行、国元证券、华安证券、兴业银行消费金融等企业共建了20余家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构建全程化的“校内虚拟仿真+校外实习实训”的实践教学模式。
四、特色优势
金融工程专业依托学院传统办学优势,强调理学和经济学相交叉,专业知识、信息技术与数理相融合,探索与省内外老牌大学错位培养路径,提出“培养具有数理背景和信息化素养的金融人才”,形成了厚专业基础、重建模实践、融投资创新的专业培养框架。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原则,以能力本位、市场需求、职业适应为导向,采用“理论平台+实操训练+竞赛活动+顶岗实习”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践、竞赛、产教融合等,培养具有“数理背景、信息化素养和五级实践能力”特色的金融人才。已发展成为省内外高校传统数学类专业转型和金融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示范。
教学研究方面,拥有1个金融工程省级教学团队,2 个省级创客实验室(量化投资、向日葵),1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与国元证券共建),1个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建有省级“金课”4门,校级“金课”5门。
学科竞赛方面,金融投资创新大赛、市场调查分析大赛、统计建模大赛和数学竞赛等“四大”学科赛事成绩,其中金融投资大赛近三年全省排名第二,同类高校稳居第一。
服务地方方面,创新“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教师将科研融入教学,带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项目,锻炼真题真做能力。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立足滁州、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现代金融工程和数理分析的理论、方法和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具备金融产品投资分析和金融建模能力,能够初步设计金融衍生产品和量化投资策略或进行投融资风险控制与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金融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能达成下列目标:
目标1:具有优良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素养,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奉献精神;
目标2: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悉知国家有关经济、金融、财政、税收等政策和法律法规,能够对国内外的各种金融信息加以甄别、整理和深加工,从而为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建言献策对策,提出创造性的建议;
目标3:具备金融风险管理、公司理财、投资战略策划以及金融产品设计、定价等技能,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创造性地解决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
目标4:对经济金融等问题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项目团队中担任技术骨干,或承担协调、组织或管理角色;
目标5: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职业竞争力,通过继续深造和持续学习,不断自我提升,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不惧金融业中的各类竞争与挑战。
六、主干学科
经济学、数学、计算机
七、核心课程
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计量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宏观经济学、公司金融
八、特色课程
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学、金融计量学、量化投资策略开发实训、会计实务实训、金融投资综合模拟实训、财务报表分析。
九、就业方向
(1)在银行、证券、期货、保险、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从事技术、实务以及管理工作;
(2)在企业从事理财、风险分析与控制、财务管理等工作;
(3)在金融服务类公司从事系统研发和教育培训工作。